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甘肃:谱写富民兴陇时代篇章

编辑/2021-06-03/ 分类:叶卓新时代/阅读:
光明日报记者 宋喜群 王冰雅 靳昊 陈之殷 绵延高原,茫茫戈壁,甘肃如一柄玉如意,镶嵌在祖国西北。丝绸古道上,回荡着千百年前的驼铃声响。 96年前的冬天,一个点燃甘肃革命火种的组织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在甘肃最早的党组织——中共甘肃特别支部,从 ...

光明日报记者 宋喜群 王冰雅 靳昊 陈之殷

 绵延高原,茫茫戈壁,甘肃如一柄玉如意,镶嵌在祖国西北。丝绸古道上,回荡着千百年前的驼铃声响。

96年前的冬天,一个点燃甘肃革命火种的组织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在甘肃最早的党组织——中共甘肃特别支部,从此甘肃人民开始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甘肃从历史深处走来。“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甘肃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作为全国脱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甘肃全省上下以贫困不除誓不罢休的豪情壮志,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意志,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站在历史交汇点上,甘肃正朝着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目标奋勇前进。

甘肃东乡漫川杏花竞芳菲。新华社发

陇原大地传承红色基因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

1925年冬,中国共产党甘肃特别支部在兰州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甘肃开始了有组织的活动,甘肃人民开始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吴岱峰等在陕甘交界地区创建了西北地区第一个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这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长征期间,党中央在甘肃先后召开俄界会议、哈达铺会议、榜罗镇会议,统一思想,休整部队,确定了北上抗日总方针,完成了落脚点问题的重大抉择,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1936年10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1936年冬,红西路军为打通国际路线,转战河西、奋勇作战,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功绩,展现出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和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陇原大地上的红色革命火种生生不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在张掖,一批反映红西路军征战河西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和舞台剧争相亮相。在金昌,74岁的张有学老人制作红船模型,献礼建党一百周年。在嘉峪关,老党员张天顺展示入党52年来收藏的3000多件有关党的藏品,让更多人了解党史,传承红色基因。酒泉市把党史学习同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民生实事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用高质量发展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陇原大地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广大干部群众在党史学习中汲取奋进力量,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奋力开启甘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甘肃天水山地花开田园美。新华社发

守住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5月24日,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水务局的工作人员在祁丰乡讨赖河流域巡河时,拍摄到珍稀濒危动物雪豹的踪迹。这正是甘肃祁连山(600720,股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逐年向好的生动证明。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局部生态破坏问题曾十分突出,几轮大规模开发活动导致祁连山生态明显退化。2017年以来,整治保护修复祁连山生态环境成为张掖市“天字一号”工程。经过动真碰硬抓整治,整改任务按期完成,保护区内144宗矿业权全部分类退出,42座水电站全部分类处置,25个旅游设施项目全面完成整改,核心区农牧民全部搬迁。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管网络构建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理顺优化。祁连山生态治理“由乱到治大见成效”。

“过去八步沙地区,每年十级以上的大风要刮五六次,现在刮风次数减少了,级别也降低了。”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说。40年前,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八步沙林场是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沙丘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向南推移,吞噬农田和村庄。40年来,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扎根荒漠、接续奋斗,累计完成治沙造林23.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43万亩,使区域性风沙危害得到明显改善。

2013年秋季,庆阳市启动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规划每年利用宜林荒山造林100万亩以上,到2020年年底完成造林700万亩以上。这个面积相当于“绿色宝库”子午岭在庆阳境内的总面积,故称“再造一个子午岭”。

守住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截至2020年年底,庆阳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730.85万亩。庆阳市把工程建设与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近年来全市建成家庭林场87个,发展“森林人家”120多家,林下经济年产值达到6亿元以上,为贫困户增加林业政策性收入7120万元、生态管护资金5394.4万元、工程建设劳务收入7.2亿元。

沿G316国道进入卓尼县,也就进入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干净的道路提示游客已进入“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2015年以来,甘南州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入手,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十三五”期间,甘南州实现了4.5万平方公里“全域无垃圾”的目标,建成1603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城乡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

甘南被联合国人居环境发展促进会评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胜地”,世界旅游联盟发布的100个“旅游减贫案例”中甘南荣获3席,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入选全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典型案例。

“今天的甘肃,从黄河之滨到祁连之麓,从雪域高原到黄土大塬,一幅山川秀美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甘肃省省长任振鹤这样总结“十三五”时期甘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

摆脱贫困,逐梦小康

初夏时节,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一棵棵油松、柠条、山杏生机勃勃,为山坡披上绿装。很难想象,在这片过去年均降水量只有290毫米而年蒸发量高达1485毫米的土地上,能生长出一片片鲜活、坚韧、绿意耀眼的树林。

在甘肃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临夏脱贫看东乡”,而布楞沟村又是东乡县最穷苦的村庄之一。布楞沟村是纯东乡族村,共有62户315人。2012年,布楞沟村群众人均纯收入为1624.1元,贫困发生率高达96%。

在布楞沟村,水比油贵。村民吃水要翻山越岭、人背畜驮,往返15公里运水。这里黄土盖过脚面,一道道山梁阻隔了布楞沟与外面的世界。村民看病要爬上山梁,徒步两小时到9公里以外的乡卫生院治疗,村民往往小病不去治,大病没钱治。吃水难、行路难、住房难、看病难、教育难、就医难、增收难长期困扰着当地群众。

如今,布楞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6户村民搬进新居,家家户户通上了清澈的自来水。村卫生室建成了,布楞沟石化小学建起来了,硬化路如一条玉带连接起家家户户,折红二级公路穿村而过。“布楞沟东乡手抓羊肉”远销北京,480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去年为村集体增收21万元。2020年年底,布楞沟村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918元,是2012年收入的4.87倍。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石化(600028,股吧)、厦门市湖里区、方大集团(000055,股吧)等社会各界的倾力帮扶下,布楞沟村干部群众发扬坚韧执着、苦干实干、感恩奋进的精神,以加快基础建设为重点,以提升公共服务为切入点,以培育富民产业为支撑,以激发内生动力为核心,2014年,布楞沟村在东乡县偏远特困村中率先脱贫。”布楞沟村党支部书记张翼庆说。

布楞沟村的脱贫历程,是整个甘肃省脱贫攻坚史诗中的一个缩影。十八大以来,甘肃省举全省之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现行标准下55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26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8个国家片区贫困县和17个省定插花型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地告别了困扰甘肃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

“经过艰苦卓绝的顽强奋战,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奠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基础;脱贫地区发展基础得到前所未有改善,乡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特色富民产业形成遍地开花态势,群众持续增收能力大幅提升;脱贫群众迸发出自立自强干劲,迈向幸福美好新生活的斗志更加昂扬;党群干群关系呈现出鱼水情深局面,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在不久前落幕的甘肃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甘肃省委书记尹弘总结道。

千年莫高窟“永葆青春”

2020年是莫高窟藏经洞发现120周年。百廿年来,从文物四散、破败不堪到丝路明珠重绽光华,这座千年艺术瑰宝的命运,正是百年沧桑巨变的生动注脚。

保护、研究、弘扬是敦煌研究院的三大使命。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文物散存于全世界数十家收藏机构。“我院正积极争取与国内外有关机构合作,将世界各国敦煌文物数字化资源整合起来,在我国建成完整的敦煌藏经洞文物数字化资源库,实现敦煌藏经洞文物的数字化回归。”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说。去年6月,敦煌研究院已累计为230多个洞窟建立数字档案,千年莫高窟以数字化的方式“永葆青春”。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郭青林介绍:“在甘肃省科技厅支持下,我们建立了甘肃省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着力打造重点的国家级平台。建成的多场耦合实验室可模拟外界自然环境,用于壁画和土遗址劣化机理,能更好支撑预防性保护。去年我们完成了60多个洞窟的日常维护,准备用三到四年完成重点洞窟的日常维护。”

老一辈学人曾为敦煌“吾国学术之伤心史”而深深遗憾,而如今“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状况已彻底改变,中国已经掌握了敦煌学的国际话语权。敦煌研究院已经发展成为国际敦煌学研究的最大实体和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敦煌学研究基地,为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传播丝绸之路精神、助力共建“一带一路”作出了独特贡献。

兰州大学敦煌学博士赵晓星毕业后来到敦煌研究院工作。“当我面对壁画时,我的心灵特别平静,所以我也很想与大家分享我的快乐。”在学术研究之余,她参与了“敦煌岁时节令”“趣敦煌”等项目,把枯燥晦涩的学术著作通过漫画等生动形式向公众分享。

借助新媒体平台,敦煌研究院推出了“敦煌岁时节令”“吾爱敦煌”等数字媒体品牌,“敦煌岁时节令”阅读量超过1000万次。如今的莫高窟,正成为新一代出圈的“网红”,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传统文化艺术。

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我们老两口退休后,每周都会坐公交过来逛一逛。你看,现在的兰州多美啊!”山青、水净、岸绿、天蓝,站在兰铁泵站观景台上,62岁的王旭东拿出手机,将奔流不息的黄河定格在瞬间。

两山对峙,大河中流,金城兰州因黄河而兴。

2016年12月,兰州黄河(000929,股吧)风情线大景区管理委员会成立后,致力于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园林景观提升、环境秩序整治、旅游开发运营、服务功能完善、夜间经济发展“六篇文章”。如今的黄河风情线,处处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擦亮了“黄河之滨也很美”的兰州新名片。

“今年仅五一期间,景区就接待游客516万人次。我们将立足‘十四五’规划,科学统筹谋划,努力打造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先行区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使黄河真正成为造福兰州人民的幸福河。”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文书平说道。

2019年3月,兰州启动“提升城市品质,打造‘精致兰州’”三年行动,旨在通过开展规划引领服务、精品工程建设、城市精细管理、交通快捷保障四大行动,致力实现城市品质品位“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

“以前不想上下楼,拎点东西都很费劲。现在有了电梯,不用闷在家里喽。”兰州城关区雁宁路社区的张阿姨今年67岁,两年前通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她所在的楼栋安装了电梯,从此老两口再也不用为上下楼发愁。

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文生介绍,“十三五”期间,通过补短板、强弱项、抓改革、促发展,兰州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住房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一批交通路网项目建成通车,打通断头路35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9万多个,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明显改观。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00个,涉及10.82万户,惠及群众30余万人;改造老旧楼院160处、老旧小区416个,为老旧楼院加装电梯800多部。

2020年11月10日,兰州首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最大意义不在于‘得牌’,而是让老百姓(603883,股吧)得利;不是让城市‘受奖’,而是让老百姓受惠。”兰州市文明办副主任王玉涛表示,通过协调推进城市的“硬件”与“软件”、“面子”与“里子”同步发展,切实解决了背街小巷、老旧小区、集贸市场、城乡接合部等不净、不畅、不绿、不美、不宁的突出问题。

而今,一座繁荣、和谐、美丽、宜居的现代化精致兰州,正铺展出日新月异的幸福画卷。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03日 05版)

[ 责编:孙宗鹤 ]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叶卓科技资讯台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20 叶卓科技资讯台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